中华传统文化助孩子安然成长
鸿猷文化家庭教育研究院 王力青
儿子的话让我陷入沉思,不由回望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共同走过的传统文化之旅,虽然大多是无心之举,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孩子幼时,传统文化可以启发孩子的智慧。儿子四岁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博物馆之旅。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我们走了很多。大钟寺里详细讲解了龙生九子的故事,等我们到曲阜,有人指着赑屃说大乌龟时,儿子很认真地告诉人家,这是龙的大儿子,名字叫赑屃,还用手指指屋檐,告诉人家,看见了吗?那是老二,叫螭吻。在水关遗址的参观中,他看到了北京城变迁的电子图,对北京城的历史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周口店的旅行中,他当上了考古小奇兵。北戴河之行,他看大海,望长城,所有的情愫在初一的作文中喷涌而出。儿子小学在一所普通学校就读,进入北大附中后难免忐忑。入学的第一篇作文面向大海,儿子写得如鱼得水,纵论上下五千年,一文成名,极大提振了孩子的信心。因此,传统文化在孩子的早期成长中,会极大地启发孩子的智慧。
孩子中学时,传统文化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儿子自幼习画,尤喜国画,由画而篆刻,而书法。书法作品中有大量的优秀诗篇,儿子对诗篇的习读从朝代分类转向按作者分类研读。初中一次语文考试,作文的题目是zdcms_zdcms_zdcms_zdcms_我想对你说,儿子写了:李白,我想对你说,把看话剧《李白》的感受,对李白诗篇的理解和对李白的理解和情感交融在一起,深深感染着老师和同学。读《资治通鉴》,读《中国哲学简史》,让儿子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人生,解读历史。在和儿子讨论学校里、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时,儿子的平和和理性让他对他人多了几分别样的情感。中学时,不时会有同学出国,儿子和出国的同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向大家通报着班级的变化和信息,儿子只是默默做着这些,谁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更没有人想到这个人居然是儿子。因为他很低调,不那么凑热闹,真像同学录中同学的评价:儿子木讷的外表下有一颗滚烫的心。传统文化让儿子在躁动的青春期多了几分人生的沉淀和思考,多了几分担当和宽厚,也让孩子爸爸和我少了几多烦恼和担忧。
孩子成人后,传统文化可以启动孩子的心力。孩子在高一分科选择文科时,遭到了全家上下的反对。全家从来没有文科基因,放任孩子选择文科,岂非要葬送孩子前程?我受到大家的质疑、关心和担忧。谈到儿子喜欢的中文,大家更是不能接受,这么好的孩子,将来找工作都麻烦,多难受呀!我和儿子在一起认真交流这个话题,儿子告诉我:“妈妈,我已经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我并非不喜欢理科,学理科我一样也会学得很好。初中的学习已经证明了这点。只是我更喜欢文科,我选择文科,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的事情更有价值一些。而且,我就是希望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我希望早一些做准备。”哦,儿子抱了“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信念,我当然全力支持。所以高中的学习是踏实的,目标感极强的,北大中文系是儿子心目中的圣殿。如今,如愿以偿的儿子已经在燕园开始了充实的学习之旅。我们经常会谈职业选择、事业抉择、人生追求,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儿子心力强劲,稳步向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曾经滋养了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在家庭教育中以适合孩子心理发展历程的形式,持续给予孩子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