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节律,开学有章法
每年假期过后,我们都会接到很多电话,咨询的内容如出一辙,经过一个假期,孩子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想上学了……在欣喜于家长朋友懂得找专业机构咨询的同时,也深深感到家长朋友在引导孩子方面的迷茫。
现在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如何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是摆在家长朋友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假期生活的安排这个话题。
首先提请各位家长朋友注意的是安全问题。大家知道吗?对于孩子,安全隐患最大的地方是哪里?学校、社会还是家里?没想到吧,在家里出现安全问题的比率远远高于社会和学校。所以当孩子大放宽心在家里时,家长朋友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即使有陪护人在孩子身边,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防水、防电、防火等安全教育依然非常重要。
假期来临之际,不少家长朋友陷入焦虑之中,在和孩子讨论假期生活安排时陷入新的战争。战争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作息时间由谁做主,是否参加辅导班,可否外出旅行。
假期的作息不同于学期生活,没有太多的强制性。在安排作息时,可以和孩子认真沟通,形成一致性的意见。需要把握的是:尽量保证孩子睡到自然醒,尽可能保持相对的节奏,晚上上床休息的时间不宜超过10:30,白天的学习和娱乐时间要张弛有度。切忌家长朋友自作主张,给孩子订一张军事化管理式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根本享受不到假期生活的愉快。这样的作息表在制定的同时就宣告了它的报废,基本不会得到孩子的认同,更谈不上认真的执行。把假期还给孩子应当是安排作息时间的基本出发点。
刚刚告别第一课堂,假期一到,家长朋友又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往第二学堂——课外辅导班,孩子再次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却又难以打起精神。假期究竟要不要参加辅导班呢?主动权依然要交还给孩子。通常来讲,寒假时间较短,中间又有春节,时间相对紧张,尽可能不安排辅导班学习。如果需要安排,也尽量集中安排,以保证孩子有集中休息的时间。对于孩子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有认真的梳理,对于学科中的弱点和弱势学科,要分析清楚原因,是基础知识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的原因,要搞清楚薄弱环节,有很多问题完全可以在家里自行解决。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大多数薄弱项在基础知识,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辅以扎实的阅读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和中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形成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利用假期时间自我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调整是可行的,家长朋友要做的只是和孩子达成学习进程表。当孩子提出针对薄弱环节参加有针对性的辅导班时,家长朋友可积极为孩子联系安排,并妥善安排孩子的交通和饮食,孩子既得到了尊重,又有学习的目标感,参加辅导班这件事儿就会事半功倍。把“要你做”转变为“你要做”是参加辅导班与否的关键。
假期会有不少同学出外旅行,孩子难免也会有这样的期待。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家旅行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亲子活动。旅行中孩子处于全然放松的状态,会有很多的自然流露,是亲子沟通的良好时机。关于孩子文理科的选择和未来专业的考虑就是我们在初一假期旅行途中深入交流的结果。那一次,我们举家杭州行,旅途中喝着茶,吃着点心,谈东论西,话题不知怎么就说到了学文还是学理的问题上。令我吃惊的是孩子居然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考虑得还很深入。他和学姐学兄们进行了讨论,向老师征求了意见,并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坚定地选择文科,连专业都想好了,中文,理想目标——北大中文系。要知道,我们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只有妹妹学了文,还留下了不甚愉快的求学经历。中文——一个不是很热门的文科专业,更是出人意料。可是儿子确实是用了心的,对于国内各大院校中文专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自己的所长缩短进行了全面评判,理智告诉我:孩子是对的。于是我坚定地支持儿子。我们总以为孩子小,对自己的事儿不上心,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其实孩子对自己是最操心的,孩子对自己的重大事项非常关注,而且以自己的方式妥善准备,其成熟度超出我们想象。这次旅行于我而言意义重大,一次性解决三个问题:文理科选择,专业选择,目标院校。我知道,此后五年的学习不用我牵挂。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旅行活动安排得好,可以解决日常教育环境中难以解决的很多问题:亲子沟通、学习问题、师生交往、同伴相处等等。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教育行为的自然发生。我们只是很少会“听”孩子的。旅行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身心享受旅行,敞开心扉,旅行就会收获无限的欣喜。
寒假是新学年第一学期的结束,对于新学期进行回顾和梳理将对下半年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孩子容易在第一学期出现状况,认真分析,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初入学孩子,即幼升小的孩子,二是学习环境有较大调整的孩子,如小升初、初升高或是由走读转入住宿的孩子,三是正常假期衔接。
孩子的不适或家长的无措主要在于:一是家长朋友没有意识到新情况的变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二是家长朋友在安排孩子的生活时比较主观,没有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三是家长朋友对孩子的假期生活缺乏节律性安排,导致孩子生活节奏突然变化情况下的初期不适性。
对于学习环境调整变化较大的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和调整,大多数孩子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假期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学期知识的总结和回顾中。对于新入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利用寒假将由于适应新环境而遗留的学业问题进行弥补和解决,中学阶段的孩子还应当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调整。当然这些补充和调整本身也在学校假期生活和学习的安排之中,家长要做的是辅助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独立的总结学习计划,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则以沟通交流为主,自主权应当交给孩子。寒假的小调整将是新学期的大进步。
假期生活节律性安排对于新学期的顺利展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按照4周来规划寒假生活的话,可以将假期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休眠期、规律期和恢复期。前一周作为休眠期。这个阶段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学习生活相对自由安排,任务稍微轻松一些,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彻底放松、恢复体力的时段,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间不易过晚,晚上9:30左右应当让孩子准备就寝,初中阶段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推后一个小时。中间两周为规律期。这个阶段和孩子商量一个作息时间表,基本做到作息规律,早晨8:00左右起床,9:00进入正常学习状态,一天的学习任务应当是明确的,应当有对既往学习内容的复习总结环节。目的是保持假期的学习节奏。最后一周为恢复期。这个阶段将起床时间再向前调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生活基本按照上学时的节奏安排,让孩子在生活上做好与新学期生活对接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假期,孩子的三餐节奏应基本保持,即使孩子早晨起床较晚,依然有简单的早餐,不改成两餐制或随意性太大,目的依然是在生理上给孩子基本的节奏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电子游戏等要有节制,可以比平时增加一些时间,但在进入恢复期时,就要调整到和上学时一样的节律。如果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个节律化的假期,孩子的新学期生活一定会是一个正常顺畅的开端。
假期生活的节律性,推而广之就是生活的规律性和节奏性,如果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朋友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起这样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无疑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随着自己生命脉搏跃动的生命,一个踏着自己生物时钟节奏而舞动的生命该是多么有灵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