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北京市为先导,全国各地启动了“减负”工程。减负要实现预期目标,离不开密切的家校合作。
一、 减负对教学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减负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对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时间、在校时间等的压缩,考核时间和形式的变化都要求学校的教学工作更着眼于养成教育,更注重素质培养,更关注教学过程。这需要更为系统的规划,更为细致的指导,更为精细的教学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减负对教学的要求是更高的。家长不应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的工作时间缩短了,教学工作量减轻了,而要看到减负背后老师的艰辛工作,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二、 减负对家长履行教育责任提出了新的课题。
减负留给孩子和家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克服现实困难的同时,家长要从日常生活着手,致力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要有专门的场所供孩子单独学习。这个环境中应当没有电脑,没有玩具,没有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杂物。上述物品应当放在另外的房间。其次,家长自己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读书读报,选择积极的娱乐方式,摈弃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打麻将、打扑克等消极娱乐方式。最后,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思想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建立和孩子的顺畅沟通。
三、 减负要求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对象都是孩子,因此在教育问题上,双方目标一致,对象一致,是利益共同体,合作必然双赢。现实中,陷于对孩子焦虑中的家长,往往容易迁怒于老师,由于对老师工作方式或工作内容的不理解,采取一些不恰当甚至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教师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权威的代表,引导和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学校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将为孩子的社会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涯开启良好的旅程。当双方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差异时,我们可以和老师做深入细致的沟通,取得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家长对“空闲的”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往往会提高,对“轻松的”孩子的焦虑和担忧往往会加深,此时更需要静心厘清思路,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认真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共同实现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的目标。
家校合作愉快,减负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孩子的成长就会健康顺利。